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2023《花蓮客家》夏—客家歌謠聲聲唱,徐萬春傳承客家文化。

從遷徙適應 到再現客家認同

「客家人要自我覺醒,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能守護!」生長於花蓮瑞穗農村的徐萬春,在客家文化推廣上不遺餘力,他曾於花蓮縣客屬會理事長任內,舉辦客家嘉年華等盛大活動,也創立花蓮縣客家合唱團,以優美樂聲傳唱客家生活苦與樂,是花蓮客家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。

 

徐萬春的祖父一輩由新竹北埔經過「南路」遷徙到花蓮,落腳瑞穗後以務農為生。他回憶兒時,提到當時在花蓮的客家族群人數少而相對弱勢,「在外面都不大跟別人說我是客家人,加上當時禁止使用方言的政策,只有在家才能使用客語。」成長過程中,他感受到外在環境對客家族群的限制與壓抑,可能導致文化的斷層,這也成為徐萬春日後投入推廣客家文化的強烈動力。

 

由於任職於室內設計領域,徐萬春曾接下時任花蓮縣客屬會理事長劉貞銘的委託,因而在對方引介下於1988 年加入客屬會成為終生會員。同年,他受到「還我母語」運動的啟發,遂回頭了解身上流著的客家血液,學習其中蘊藏的歷史與意義。

 

以客家運動 凝聚語言與文化傳承

為深入認識客家文化,徐萬春積極與西部、六堆的客庄交流,在推廣客語多年後,徐萬春觀察到,「花蓮的客家人是『四方客』,從不同地方遷移而來,不同腔調、生活習慣都可以在此相互適應,反而融合出在地的風格。」成為花蓮客家族群的特色。

 

懷抱著延續客家文化的使命感,徐萬春接任第九屆客屬會理事長後,於2005 年,客屬會二十週年慶期間,首創「客家嘉年華」活動,設計包括「擔」、「做禾稈人」等與客家文化相關的趣味競賽項目,廣邀各鄉鎮客家鄉親同歡,參加人數多達三千人,規模盛大。

 

「鳳林的客家長輩很感動,說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客家人一起辦活動、一起講客語,見證到客家鄉親的團結與認同。」徐萬春回想一路走來,從兒時對客家身分的低調與隱藏,到如今能夠一同歡慶客家精神與文化,讓他既欣慰又充滿成就感。

 

恪守祖訓 推廣客語不分族群

「寧賣祖宗田,不忘祖宗言」,徐萬春認為語言是文化延續最重要的一環,他心知若無誘因與適當環境,實在難以傳承客語,於是以客家傳統音樂為媒介,多年來大力推動客家歌謠與合唱團演出,除了以此推廣語言,歌詞中描述客家人的生活日常、精神與遷移史,讓客家風貌更生動有趣地呈現給大眾。

 

音樂的緣分也把徐萬春與身為鋼琴家的太太李惠敏兜在一起,他們在籌辦民歌比賽中相識相惜,如今兩人一同帶著客家合唱團走進校園、唱出國界,更跨越了族群的藩籬,「我們合唱團裡面有一半的團員不是客家人,有閩南人也有原住民,但是大家唱客家歌都唱得非常好!」他們也在校園中舉辦客語語文競賽,希望讓學童對此萌生興趣,讓這優美的語言長久延續下去。「客家精神要長傳,客家文化要承傳,客家美德要流傳,客家香火要永傳」,徐萬春向我們分享他心中常存的格言,也以此勉勵客家後生,共同為延續及保存客家文化盡一份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