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2023《花蓮客家》夏—敬禾得穀,善待土地才能生生不息。

以父之名 創立「銀川有機米」

抵達「銀川永續農場」,映入眼簾的是一位活潑小女孩在綠地間開心奔跑,周圍是延綿不斷的水田,稻浪隨微風搖擺成一幅美麗的畫。

 

二十七年前,「銀川有機米」創辦人賴兆炫,在三十多歲的年紀,放下碩士的頭銜,回到家鄉富里種田,用父親的名字「銀川」創立自有品牌,打破大家說「不會唸書才做農」的刻板印象。謙卑的賴董,喜歡大家稱呼他「班長」,他與太太梁美智花費近乎四分之一世紀的光陰,貫徹「有機」的精神,雖然過程挫敗連連,但他不忘初心,堅持「用最天然、對土地最好的方式」種植稻米,讓這塊土地可以健康永續、生生不息。

 

流著客家血液,骨子裡傳承父親「煞猛」精神的賴兆炫,靦腆地說:「父親真的很有眼光, 八十年前,才18 歲就有勇氣從苗栗客庄『走路』到富里定居,一切從零開始。但也因此在這裡認識同為客家第二代的母親,兩人結為連理,才有今天的我與有機米的故事。」語氣裡道盡客家人百年來勤儉刻苦的來時路。

 

農家子弟 返鄉種稻之路困難重重

生長在富里農村,賴兆炫因從小會唸書,父母願意四處籌措學費,栽培他繼續升學,爾後他靠著半工半讀,一路唸到中興大學碩士。畢業後,賴兆炫於私人企業擔任採購,因公司希望減少水果種植所使用的農藥與肥料,改用有機質肥料,遂開始研讀日本文獻資料。當他讀到有機肥不僅能改善產品品質、強化土壤肥沃度,且不使用化肥、農藥還可以帶來健康,讓他生起將有機理念落實於臺灣土地的心願。

 

賴兆炫回憶到:「在那個年代,國立大學的碩士非常稀有。」所以,當他頂著農經碩士的光環,跟父親說要回家「種田」時,父親非但不能理解,還反對地說:「要種田國中畢業就可以了,花那麼多錢、唸那麼多書,有什麼用?」返鄉之初,為了克服家人的不理解,賴兆炫只好選擇在臺中、富里先以「二地居」的方式,跟父親「借用」一公頃的土地來實行有機農法試驗,以實際行動展現決心。

 

「草地狀元」賴兆炫回到農村的第一年,可謂大事,全村都在看。他先跟著父親學習,一邊記錄慣行農法的操作,一邊參考日本的論文,研究「有機種植」。當時臺灣有機的概念跟相關技術尚未成熟, 一切都是未知數。且稻作要看出成果,一期就需耗費近半年的時間,若收成不如預期,動輒損失數十萬元,讓每次嘗試都像是一場賭注。賴兆炫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,終於找出「有機」的核心意涵。「達則兼善天下」的賴兆炫用「保價契作收購」的方式,邀集農友一起有機種植,但是有機米的挑戰不僅是要種得健康、收成好,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人「識貨」。「那時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,因為除了同時要面對收成的一翻兩瞪眼、還要背負消費者是否買單、及自身與農友家庭的經濟多重壓力。」憶及此,賴兆炫的眼眶裡,似有淚在打轉,辛苦與欣慰皆落入土裡,長出今日的銀川有機米。

 

夫妻分工合作 打造富里在地有機產業鍊

1999 年,賴兆炫與太太梁美智分工,由他持續站在農田第一線,照顧稻穗健康,也組織農友,將有機種植面積從一公頃、十公頃、推廣到百公頃。梁美智則留在台中上班,以穩定工作支撐家庭同時,也利用週末假日趕赴各大賣場,推銷賴兆炫和農友們的有機米。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有機米,梁美智積極與各大有機品牌、門市通路合作,辦理講座推廣土地永續之重要,梁美智說: 「我曾經算過,一年之中,可能會跑到一百六十多場,週末有時候一天兩場是家常便飯。」

 

同樣也是農家子弟,更是中興大學農學院高材生的梁美智,憶起過往,笑著說:「現在回想起來,真覺得自己很大膽。2002 年我毅然辭掉公務員的鐵飯碗時,已有孤注一擲的感覺,因為知道先生是水瓶座,一板一眼的工作不那麼適合他,但身爲太太這個角色,只能用行動來支持他!」提到開疆闢土的過往,身為客家媳婦的梁美智眼神帶著光芒,雖然艱苦,但一路扶持的革命情感, 已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。「草創期真的很辛苦,不但要放下身段,臉皮也不能太薄。」她提起過去曾在賣場推銷自家生產的米時,特地在試吃的米飯放上醃製的白蘿蔔,「結果客人試吃完, 居然回過頭來問我:『這蘿蔔在哪裡買?』,當時真是覺得好氣又好笑。」

 

2002 年,為了避免有機米於後期碾米、包裝階段遭受污染,讓前面耕種的努力前功盡棄,銀川米團隊投入近千萬, 成立屬於自己的有機碾米廠,順利取得有機驗證,實現生產、加工、行銷、教育全面發展的理想。賴兆炫回憶說:「那是很關鍵的一年,在父親的觀念裡,鄉下最有話語權的不是農夫,而是碾米廠。所以當我們擁有自己的有機碾米廠時, 父親的信心與驕傲全寫在臉上。」

 

經過賴兆炫多年的努力,農友們逐漸對自然農法產生信心,以行動支持展現認同,2009 年,賴兆炫獲頒十大神農獎。同年,梁美智創辦「有機生活營」,邀請富里鄉在地五、六百位國中小學生,參與農業教育深耕計畫,帶領「農三代」一起認識插秧、割稻與田間管理的知識。並邀請資深農友上台分享,透過生活營拉近彼此的距離,希望讓農村長大的小孩,能將從事有機農業作為未來職業的選項,讓「農夫」成為一份好工作,能夠抬頭挺胸、引以為傲。

 

消費者吃進去的不僅是米 而是對生態環境的理念與支持

客家有句諺語「敬禾得穀,敬老得福」,講述農人若對稻禾存有敬意,用心照顧,則能收稻穀為穫;「敬老得福」, 意指對老人家尊敬,便可以得到福氣, 一句話道盡客家民族對土地作物與長輩的敬意。目前銀川有機水稻的耕種面積已穩定達340 公頃,透過有機肥料,每年可減少5000 多公斤的農藥倒入臺灣土地。由143 位有機農友組成產銷班團隊, 生產的米類多元,從有機白米、糙米、胚芽米到香米。同時,為了推廣米食文化,賴兆炫更花費兩年的時間,研發出臺灣第一支口感超Q的有機純米麵、沖泡純米粉、義大利米寬扁麵,讓麩質不耐症的人,也有機會可以品嚐到麵條的口感。

 

2022 年銀川米與有志一同的朋友, 聯合舉辦第一屆的「肥米粒市集」邀請在地的農村孩子認識米作為食材的豐富多樣性。二十年來,銀川米在產銷各方面,都投下不少功夫,同時長期致力深耕在地食農教育的梁美智,甫在今年初獲得「全國十大神農」,且為本屆唯一的一位女性農友。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,賴兆炫與梁美智肩負農家子弟的使命,以父親之名創立品牌,三個小孩從小跟著媽媽到處推廣與演講,在耳濡目染之下,畢業後也都回到家鄉富里幫忙,延續父母疼愛這塊土地的精神。

 

綽號「米博士」的賴兆炫,憑藉著客家人「敬禾得穀」的自然哲學,傳承客家人耕種惜地的傳統美德同時,也以父親為名創立品牌,立下使命,將「銀川米」送上國際舞台,透過「身土不二」的精神,讓務農成為一份讓人尊重的職業,不僅能抬頭挺胸、更是揚眉吐氣, 創辦人將「敬禾得穀,敬老得福」的精神貫徹於生命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