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2023《花蓮客家》春—為客語復振注入活水,劉華榮的客家文化復興。

身處多元族群環境 不忘客家文化認同

「小時候,住的地方附近只有五戶漢人,為了融入環境,我會說很多不同的語言。」憶起童年,今年84 歲的花蓮客家大老劉華榮說:「以前我的客語說得並不好,後來擔任客屬會理事長,每次上台要用客語致詞,便深感母語的重要。」和大多數的客家移民一樣,為了融入在地,不得不學習優勢族群的語言,但這只是適應環境的策略,並不表示客家的語言、文化被同化。

 

受到父母胼手胝足、闢建家園的影響,劉華榮自幼年便顯現客家人不向逆境低頭的性格。「那時上學必須從『馬佛』走到『太巴塱』,即使每天來回都要走2 個半小時,我也從來沒缺過課。」劉華榮的父親年輕時隨祖父自新竹東關西遷至花蓮,租地耕稼於光復鄉馬佛部落。至今,他都仍記得小學時,因地主無故加租,全家正準備另覓耕地之際,卻遭逢颱風肆虐,吹倒家屋,而不得不搭起草寮暫居。劉華榮說:「父母親刻苦耐勞、勤儉持家的性格,深深影響我。」也讓他深知,唯有謹守客家人晴耕雨讀的祖訓,才能翻轉命運。

 

凝聚客家心 傳承客家精神

1985 年,劉華榮與鄉親有感於縣內缺乏凝聚客家族群的社團,遂共同籌組「世界客屬會花蓮縣支會」。2001 年,劉華榮受邀擔任世界客屬會花蓮縣支會理事長,該會於他任內更名為「花蓮縣客屬會」。花蓮縣客屬會創立之初,歷任理事長和大老曾積極籌建「花蓮客家民俗會館」,無奈工程經費總差臨門一腳。在劉理事長與范振城等歷任客家大老的積極奔走籌措之下,兼具文化展演與傳承的花蓮客家民俗會館(今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),順利於2006 5 月落成啟用。

 

以客家傳統美德培育人才

世界客屬會花蓮縣支會成立後,為花蓮客家的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帶來正面的影響。尤其在振興客家語言、文化,凝聚客家情感,提升客家族群認同等事務推展上,獲得鄉親與各界的支持響應。

 

崇尚文化,重視教育的劉華榮說:「客語是客家文化的根本,沒有客語就沒有客家文化。」為了讓民眾能輕鬆學習客語,他積極舉辦客語朗讀與演講比賽,還將教學結合歌唱,讓學生們透過輕快的旋律,快樂學習客語。

 

不僅如此,劉華榮更大力催生第一屆客家嘉年華的舉辦,期能增進其他族群認識客家的語言、文化,推動以客家傳統美德培育才德兼備之人才。雖然,他現已退休,但對客語的重視並未減少半分,「客語傳承必須向下扎根,希望學校能重視客語教學,落實品德教育,以及重拾客家飲食文化。」劉華榮懇切的呼籲,期能影響更多後生晚輩,共同復振客家優良傳統,找回客庄的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