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花蓮如何打造原住民族共融的家園?

從保存族語到發展部落經濟!

你看過花蓮縣徽嗎?上面蘊含了代表花蓮的精神與元素,最醒目的就是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,象徵太平洋的曙光,而太陽周圍的七個繽紛光點,分別代表居住在花蓮的六大原住民族:阿美族、太魯閣族、布農族、噶瑪蘭族、撒奇萊雅族、賽德克族,加上閩客等漢族,象徵著各大族群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,一起創造快樂希望的新花蓮。

花蓮是全台灣原住民族人口最多的縣市,有9萬3,334位原住民朋友生活在「後山」,佔全縣人口近3成。大家一起保存這片青山綠水,也豐富了藝術文化的多樣性,更保留著重要的族群部落、傳統知識及語言文化,是花蓮彌足珍貴的瑰寶。

 

走進部落,學習傳統文化與生態智慧

我很喜愛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,因此走遍了花蓮每一個部落,不僅從族人身上看到純樸的性格,更看到豐厚的生命力;我向每個鄉親學習守護自然環境的永續思維、實踐共享共融的部落生活方式,還有悠遠古老的社會制度與先人智慧,如果你有機會深入部落,一定能夠深刻感受到這些獨一無二的人文資產。

例如阿美族在早期為了保衛部落、承擔部落公共事務,發展出一套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,一直傳承至今。

一般來說,根據不同年齡劃分部落男性的責任與義務,大約10歲就會加入年齡階級組織,接受嚴格的體格訓練及文化教育,每二到八歲為一個階級,同一階級就像家人一樣密切,共同生活、學習與受訓,且下級必須完全服從上級的教導,不管是獎勵或處罰都是以同一階級為單位。

另一方面,年齡階級也是歲時祭儀的重要基礎,由青年之父(mama nu kapah)帶領青年執行儀式的運作。這樣的社會結構不僅有助於阿美族的歷史文化傳承,容易培養出共同的使命感,也讓不同年齡層各自學習擔負起應有的公共事務及社會責任。

在自然資源的取用及守護方面,原住民族已經具備現代社會的永續精神及生態智慧,相當值得學習。

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,基於生存的需要,必須利用山林或自然資源,因此發展出與自然共好的文化,不管是採集植物、捕魚或打獵,都以不強求、不破壞為原則,讓資源能被永續利用,完全符合「生物多樣性」的精神。

獵人們進入山林後,要保持嚴謹靜默的態度,並敬守長老交代的禁忌與戒律,各部落皆有各自的獵場,互不侵犯,且只在特定季節捕捉獵物,絕不趕盡殺絕,捕獲獵物後會分享給全部落,且充分利用皮、毛、牙做為服裝或頭飾,毫不浪費。

這種生態智慧也造就了原住民族知足常樂的天性與生活習慣,並注入在各項祭儀、音樂與舞蹈中,透過原住民族的歌舞展演,不僅可以看到美學文化的傳承,更能體悟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哲學。

 

「說族語」從學齡前開始 

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系統,早期是透過人與人、跨世代之間的口述與身教方式進行傳遞,有鑑於原住民文化與母語的快速流失,推廣族語一事刻不容緩。

我一直相信,保存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「說族語」,而要阻止一種語言消失,最有效的就是創造民眾學習這種語言的情境與足夠的誘因,因此我們積極辦理各項族語教育與獎勵措施,鼓勵族人參與族語的學習、傳承及保存。

讓族人學習族語最自然的方式,就是從小開始。

因此我們推出「原住民族語保母獎助計畫」,辦理族語保母訓練,並設立沉浸式族語幼兒園,讓學齡前的幼童就能接觸到族語;每年我們也會編列補助各部落舉辦文化祭儀,並期以族語方式進行慶典,同時推廣族語公文、辦理各項族語競賽等,從幼兒到老年全面提供多元的族語學習機會,讓族語得以深入部落與家庭。

很令我感動的是,有次我在一場族語保母遴選活動上,看到從20歲到70歲的族人都來參加測驗,甚至有年輕爸媽帶著幼兒、阿公阿嬤帶著孫子女一同前來的。當年輕世代願意學母語,就是一個好的開始,他們一定會樂於當自己族群文化的守護者及傳承者。

 

培育原住民藝文團體,發展部落經濟 

除了推廣族語,我們也持續發掘及培育原住民的藝文團體,例如「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」就以培養原住民族樂舞人才為主要任務,從歲時祭儀及生活文化的內涵,轉化成樂舞的表演型態,並在花蓮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固定展演。

此外,我們也推出了「洄海嵐山」專輯,由花蓮六大原住民族古調為基礎,與流行旋律激盪出山海之間的氣息,也展現豐富的原民生活意象。

在教育方面,我們陸續在萬榮國小、豐濱國小、鶴岡國小、永豐國小,成立了分屬太魯閣族及阿美族的四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,希望從小扎根,將族群文化傳承並發揚光大;另外也在各共部落成立101個文健站,透過長者的口述或指導,讓原住民族孩童學習傳統知識與瞭解族群文化,確保部落文化不會失傳。

除了守護傳統文化,發展部落經濟也很重要。

我們針對部落特色持續辦理各種創新活動,像是「洄瀾好咖啡您莫屬」提升花蓮原農咖啡產製技術,更邀請巴拿馬艾利達莊園園主參與「百人沖咖啡活動」;另外在美崙山設立原住民族野菜學校,結合慢食文化與食農教育,讓民眾認識周邊野菜與原生植物,並體驗原住民的自然農法與山林智慧。

 

「憶起相聚」聯合豐年節傳承文化

提到對於花蓮原住民文化的印象,許多民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豐年祭,這也是一般民眾可以直接接觸到原住民豐富文化最直接的方式。

豐年祭活動是各部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祭典,族人們透過各種傳統祭典和歌唱舞蹈等儀式,慶祝豐收並感謝祖靈一年來的庇護,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、穀物豐收,充滿感恩天地、知福惜福的意味。

鑒於各部落的傳統祭儀有許多內部的規範與禁忌,我們集結能夠向大眾分享的精粹舉辦「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」,已成為指標性的國際活動,每年都有極具特色的傳統歌謠及舞蹈展演創作,邀請各部落優秀的樂舞團隊進行交流,事前也舉辦大會舞徵選競賽,被選出的大會舞不僅能創造網路的高流量點閱,也成為膾炙人口的族語教學影片。

此外,活動周邊也會設置充滿原住民特色的在地美食、手工藝品與農特產品等展售攤位,像是流動的小型戶外博物館,除了讓大家更親近原住民文化,也可帶動部落商機。

「2022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」即將在7月22日到24日在花蓮縣立體育場旁德興大草坪熱鬧登場,今年大會主題為「憶起相聚Kalingko (阿美語「花蓮」之意),我們竭誠邀請離鄉的族人及喜愛原住民文化的朋友共襄盛舉。

每年看到愈來愈多在外地工作求學的族人,返鄉參與自身部落的傳統祭儀,這就是文化認同、傳承薪火的最佳典範!我們祈願部落耆老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,並透過部落青年發揚光大,也期待原住民族及所有族群,都能在花蓮這個多元族群的土地上安居樂業、和諧共榮。